米蘭圈
24-25賽季塵埃落定,聯(lián)賽第八,意杯亞軍,無緣歐戰(zhàn)。沒什么好總結的,因為寫得再多也就“失敗”二字;也很難有什么展望性的猜測,半年前就和“簽字員”奧塔維奧分道揚鑣,考慮重新引進一個“傳統(tǒng)體育總監(jiān)”角色,但從評估,物色,再到反轉,似乎終于要在近期落實(官宣)了,但新帥是未知數(shù),目前陣容半數(shù)貨架待售,根本沒有方向可以探討。不過除了超級杯奪冠,球員層面賴恩德斯拿到了本季“意甲最佳中場”,筆者就從賴恩德斯這個球員聊聊這兩年失敗的規(guī)劃。
熟悉筆者的球迷朋友應該知道,這個賽季的比賽復盤中,筆者對這位荷蘭人其實是以“黑”為主,唯一原因就是防守。實際在上賽季,筆者對賴恩德斯其實欣賞居多,哪怕他進球把握不如本季,防守能力同樣不足,但他的積極性和執(zhí)行是在線的。上賽季歐冠小組賽最后一輪對陣紐卡斯爾的關鍵戰(zhàn),賴恩德斯一直貼防喬林頓到底線,哪怕最終依舊無法阻擋對手送出傳中,這個鏡頭筆者一直記得。
一年前的歐洲杯,荷蘭小組賽首輪結束后,網上對賴恩德斯出現(xiàn)了討論,筆者也寫了一篇()。時至今日,筆者依舊對賴恩德斯“核心說”只有更嗤之以鼻。
無可否認的是,荷蘭人在進球把握上進步巨大,在當今足壇絕對屬于頂尖級別,似乎匹配“成核”理由,米蘭也依賴他的得分(隊內第二射手),然后拉開進球列表看看分布——
15個進球里,兩場1:0(維羅納和蒙扎),兩次首開紀錄(國米和羅馬),兩次追平(都靈和帕爾馬),兩次反超(布魯日和科莫)。
作為對比,米蘭本賽季最佳射手普利西奇(17球)雖然反超同樣只有兩次(博洛尼亞和萊切),但完成了五次首開紀錄和八次追平。
而實際上要不是麥克托米奈加冕的是意甲MVP,處于爆發(fā)賽季的賴恩德斯很大可能沒機會拿下最佳中場的榮譽,無論是個人數(shù)據(jù)還是球隊成績。
雖然球隊表現(xiàn)不好不止單一因素,只歸咎于賴恩德斯也相當無辜,但“核心”數(shù)據(jù)輸出拉爆的賽季,球隊戰(zhàn)績卻出現(xiàn)劇降是一件很尷尬的事。
在近一年作為“荷蘭真核黑子”的斗爭歷程中,接收到其中一個支撐賴恩德斯的理由——荷蘭真核是被迫出任的后腰,所以他的防守問題不該成為他的污點。
依舊是麥克托米奈,普利西奇和賴恩德斯三人的對比,搶斷分別是43,44和26次,踢后腰次數(shù)最多的賴恩德斯反而最少。
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,兼任或者熟悉,在什么位置就該承擔什么位置的屬性職能,做不到就是錯誤,沒有借口可用。
于是轉入正題——因為不想踢后腰而放棄選擇巴薩的賴恩德斯在米蘭得到了戰(zhàn)術和配置的傾斜了么?沒有防守配置彌補,或者說還不夠;也沒有更多地踢一個防守壓力更小的角色。
話題再一轉——與球隊缺口而言,賴恩德斯這個類型真的是核心訴求么?踢進15球了,球隊依舊在瘋狂羅織前鋒,也不把證明了能進球的更多留在前場,反而要讓位,往暴露防守缺陷的后場撇。
一個不過問技術問題卻最終拍板的CEO,一個以往也只會聽訴求圈人的球探型總監(jiān),一個剛退役重心在擴充商業(yè)版圖的“顧問”,三大初哥看著電腦數(shù)據(jù)商量著給一個半年試用期的主教練補貨(賽季初伊布明言拒絕孔蒂的理由之一就是米蘭需要Coach,不是Manager)。這樣一個“共同決策”選擇的,也許就只是“賴恩德斯”——一個只實現(xiàn)了單體增值,卻沒實際補缺意義,也無力提供甚至無意轉化為整體加成的所謂“璞玉”。這不,短短兩年,球隊成績崩了,但曼城的報價來了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